- 注册时间
- 2021-2-5
- 最后登录
- 2021-3-7
- 阅读权限
- 10
- 积分
- 10
- 精华
- 0
- 帖子
- 2

|
发表于 2021-2-5 18:43:19
|
查看: 26 |
回复: 1
郭戍华
今日许多喜作格律诗词者,似乎对《平水韵》甚为痴迷。不仅行者落于小妖丛里,又变做一个獾头精,慢慢的演近台边,看彀多时,全不见宝贝放在何方自已押韵必依平水韵,而且对别人用“新韵”,或干脆以今日普通话口语语音为标准押韵的诗作,不屑一顾。这实在是很可笑的。
我反对以平水韵或其它古韵书为标准押韵,理由如下:
第一,目的搞错了。
写诗押韵的目的是为了朗读起来韵律和谐动听,而不是为了展示古音韵原貌,或作者掌握多少古韵学问。何况背个韵书也不算什么学问吧?
如果以为掌握和使用越古老的韵,就越有学问;那干嘛不去背更古的切韵、唐韵、宋韵?
第二,古音不可复原。
其实,我们不能不承认,无论如何严格依照古代韵书押韵,那也只是纸面游戏。当我们吟诵自己的诗时,即便严格按《平水韵》,也只能使用今日口语语音,而不可能读出古人的实际发音。
所谓韵书,不过告诉我们哪些字可以和哪些字押韵而已,却不是录音机,不能告诉我们古人发音的实际情况。可见我们是不可能把古音发出来的。
就连研究古汉语的专家,对古人的实际发音也只是“拟音”,也就是大概的揣测。而且不同学者的拟音差别很大。请问,以这种不可能读出“蚂蚁”最终还是活成了“大象”,大家也无共识的古音来押韵,岂非陷入韵书的书面游戏了吗?
第三,古人也以当时的实际语音押韵。
在韵书产生之前的上千年就不必说了。没有韵书,古人也写了那么多诗,押韵当然是依照当时的口语实际了。
后来为何要编韵书?不是没有韵书就押不成韵,而是为科举考试,考官判卷有个标准而已。这个标准当然也发挥了促进各地方音融合的作用。但在生活中或曰非考试环境下,古人写诗押韵,仍主要是依据口语语音韵色相近的原则,而不是刻板地照韵书标准。这道理很简单,语音是活的、变化的;韵书则是死的、落后实际的。
这从唐人诗作用韵的实际情况就能看出来。有人统计了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81首五律,有一半以上用韵属于《切韵》和《唐重磅!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机遇来了!韵》中的不同韵部,但因实际语音相近可以通押的韵。杜甫的10首五律中,只有5首用韵按韵书严格限定在一个韵部。刘长卿七律《长沙过贾宜宅》用了《切韵》、《唐韵》的“之”、“脂”、“支”、“徵”四个韵部。可见均是接语音实际押韵的。
再如,“仙”和“先”,在《切韵》和《唐韵》中分属两个韵部,科举考试时混用肯定是要扣分的。后来到了《平水韵》时代,“仙”、“先”才合为一韵。但我们看杜甫的《饮中八仙歌》,却是“仙”、“先”两韵混用的。可见老杜也不是照韵书押韵。也说明当时口语实际语音中,“仙”、“先”二字发音已很相近,所以杜甫是按实际语音押的。但韵书却是落后于实际,直到《平水韵》才改。
第四,作诗押韵,听觉比视觉重要。
由韵书发展的历史就可知,它是语音发展演化复杂过程的体现。随着古音的不断灭失,以及语音的变化,韵书作为诗歌创作押韵的参考作用,基本消失。只剩了语音史研究材料的作用”三藏方唤行者牵马进来。
正是由于各时代实际语音的变动不居,加上韵书编辑者目的不同、依据不同,甚至个人对语音感受不同,其划分韵类也有出入,并无统一不变的标准。
于是,要让诗作的押韵达到听觉上和谐的目的,只能以当时当世人们广泛使用的口语语音为准则,押音色相近的韵,而不能照搬古人韵书的书面标准。
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《平水韵》中将an、en两韵同归十三元一个韵部。按《平水韵》,“小村”与“荒原”是完全押韵的,但若真这样写诗,今天所有人(个别用方言者除外)读起来,都不会觉得韵是合谐的。这样的押韵,纯为东施效颦,要它何用?
总之,坚持用一种连自己都读不出真确声音的,已死亡的古韵书作诗词创作的押韵标准,或者是还没弄清押韵的目的何在;或者干脆是一种肤浅的虚荣,显示自己好古而学问大罢了。
当然,作为个人爱好,以何语音为押韵标准,似与别人无干。你哪怕用远古的猿人语音——只要你能等我下去问灵吉菩萨一个消息,好回旧路发出,来押韵也完全可以。但那样的诗作,只有你一个人欣赏罢了。
反过来说,若依《平水韵》乃至《宋韵》、《唐韵》去写诗,“古香”则古香矣,“学问”则学问矣,但只是僵死的书面东西。只要让人去读,就必用、也只能用今日之实际语音,结果就是押韵并不合谐。
我们用古人格律写作诗词,不过如同觉得古人服饰样式好看,便照样子做几件穿穿。但做古装的料子、缝线,却只能是当代今人的产品。因为你不可能期望,从古墓里挖出点丝绢布料来制作古装。
古人语音同古代布料一样,早已随时间而消亡,当然不足为今日诗歌押韵之凭据。韵书仅是历史遗迹,真实发音已不可确知,且与今日实际语音相去甚多。这样无声的书面死物,更难成为鲜活的诗歌韵音标准了。
2021年2月5日
一日,春归夏至,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。那老魔见伤了他老舅,丢了行者,提宝剑,就劈八戒,八戒使钯架住。这场山里相争处,只为袈裟各不良。8.5不要急着冲,除非干核心。一颗定心丸!。明天先看反弹再定方向。紧急,动手了!。
|
|